.

贊助商鏈接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亞洲婦女患上妊娠糖尿病機會較高

史丹福大學華裔學者近期研究發現,人體演化過程中,有一類基因容易導致孕婦血糖過高發展為妊娠糖尿病,亞裔之中更有過7成人口具有此基因,為所有族裔最高。 亞裔逾七成有此基因 由史丹福大學生殖生物學教授徐曉由(Sheau Yu Hsu音譯)團隊進行的研究發現,婦女身上有一類基因專門限制懷孕時胰島素的分泌,藉此維持體內血糖值,確保胎兒能夠有足夠的營養,但當血糖值維持在過高的比例時,容易導致婦女發生妊娠糖尿病。...
Continue reading...

21個小絕招教你預防糖尿病

以下小絕招由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下屬的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提供: 1. 開始跳舞吧; 2. 給孩子們表演一下你在他們那個年紀時跳舞的樣子; 3. 做家務的時候打開收音機聽聽音樂; 4. 和同事有什麼事要當面說,不要寫電子郵件; 5. 上樓時走樓梯,不要乘電梯; 6. 定期約朋友散步,不要只打電話; 7. 看電視時多走動; 8. 購物時,盡量把汽車停得離超市遠一些; 9. 多看看健身的電視片; 10. 乘公交車回家時提前一站下車,剩下的路步行走回家; 11. 多吃素食; 12. 去商店時盡量買一些新鮮的水果或蔬菜; 13....
Continue reading...

血糖過高徵象

徵象﹕ 1.多尿或小便頻密 2.劇渴 3.容易疲倦 4.視力模糊 5.噁心、嘔吐現象 6.神智不清 血糖過高的原因﹕ 1.進食過量食物-特別是糖類 2.不依時依量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 3.患病或發炎 4.當病人患病,如傷風、感冒、病菌感染或損傷等,會影響血糖升降。如不及時救治,嚴重的會引致昏迷,故此,病人當發現以上的徵兆時,應及早...
Continue reading...

血糖過低徵象

日間晚間可能產生的反應: 1.頭暈、軟弱無力、飢餓。 2.出汗、顫抖、面色蒼白、舌或唇麻木。 3.遲鈍、頭痛、行為或脾氣改變。 4.如不及時治療,這些症狀可能會發展成為。 5.動作失調,言語不清。 6.精神混亂。 7.昏迷。 晚間可能產生的反應﹕: 1.多夢、多汗 2.早晨頭痛 血 糖 過 低 的 原 因﹕ 1.注射胰島素太多或過量服用降糖藥; 2.運動量或食物不均衡。 最簡單治療方法﹕ 患者必須立即進食一些容易吸收的糖份如飲1包砂糖、半罐可樂或4塊餅...
Continue reading...

早期糖尿病有那些症狀?

如果您出現多項以下症狀,請與醫生聯繫以便進行有關的糖尿病檢查: 1. 排尿次數較以前顯著增多(尿頻) 2. 持續的煩渴 3. 體重下降 4. 經常感到疲乏、勞累 5. 視力下降 6. 手或者足部經常感到刺痛或者麻木 7. 傷口癒合非常緩慢 8. 經常或者反覆發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癤腫及黴菌感染 9. 男性發生陽痿,女性發生陰道異常乾燥 10. 極易飢餓 11. 噁心、嘔吐...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患糖尿病的原因)

每一個糖尿病患者都會問:糖尿病究竟是怎麼來的? 伴隨著醫學的發展,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越來越多,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然而,糖尿病不但沒有被控制住,反而發病率在逐年攀升。 這又是為什麼呢? 關於糖尿病的發病學說,很多患者已經分享到了醫學研究所帶來的碩果。 糖尿病是遺傳因素與多種環境因素作用的結果,與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免疫反應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是一組代謝綜合征。 然而,我們從傳統糖尿病教育所獲得的知識,並沒有深刻地解釋為什麼在我們今天生活的時代,糖尿病呈爆發式流行。 過去有一句話說,糖尿病是文明病。 如果有人告訴你說,糖尿病是人類文明速度太快後的一個副作用,是人類基因進化與文明發展在速度上的錯位。 你會如何看待這聽起來有幾分消極的結論,又該如何審視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 對今天面臨的許多健康問題,如果把問題放在人類的自然進化背景下來認識,可能會有一些有益的啟示。 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被當作生態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結果。有些疾病或症狀的產生,甚至是在保護我們的生存。 比如,我們常見的發燒,它是機體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 再比如,鐮狀細胞性貧血,它是非洲和美國黑人中常見的遺傳疾病,你可知道,引起鐮狀細胞性貧血的基因可以防治瘧疾。 還有,痛風病是人類為了獲得長壽出現的一個意外結果,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有利於增加人的創造力,等等。 儘管一些醫學家不習慣於功能性假說,因為他們被灌輸只相信培根倡導的實驗科學結論。 然而,從生物進化角度建立起來的一些疾病觀念,雖然沒有經過經典的科學實驗,但是,它們已經解釋或預見了像糖尿病等一些疾病的許多問題。 在石器時代,要想獲得一個甜果子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糖和鹽在人類絕大多數的時間裡一直是缺乏的東西。 也許是甜而不得,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味覺上對甜東西的渴望。 而今天糖和鹽極大地豐富在我們的餐桌上和隨手可及的零食中。 這種後果不單單是造成了齲齒的流行(在工業化以前齲齒是很少的),還帶來了許多健康方面的問題,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現代社會文明病都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基礎。 不僅僅是糖和鹽,在人類早期的進化過程中,由於生產力低下,長期貧困,為適應狩獵採集的生活模式,人類在自然選擇中逐漸獲得了一種基因。 這種基因的作用是把從食物攝取的能量貯存起來,以備挨餓,所以有人形象地稱它為「節約基因」。 在今天的人類,節約基因的比例仍很高,因為,進化需要時間,而且是以千年為單位來計數的時間。然而,我們的生產力、文明發展似乎在一夜間變化了,發展速度之快,沒有給基因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它。 於是,在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面前,「節約基因」的功能與「優越」的生活發生了衝突,節約基因非但不能幫助轉化能量,反而使其變成過剩的脂肪,引起肥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等。 人類始終生活在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悖論之中。 美國密執安大學遺傳學家尼爾(James...
Continue reading...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高危險群)

糖尿病高危險群 親屬有糖尿病:糖尿病似乎會遺傳。 體重過重:體重每超過20%,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率就倍增。一般相信過多的脂肪會阻礙胰島素的正常運作。 年齡超過40歲:隨著年紀增長,糖尿病的發病機會也相對增加。40歲以後,體力活動少,營養狀況好,工作負擔重或精神緊張者。 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兒史(即新生兒出生體重大於4公斤)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 這些受到糖尿病威脅的高危人群,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發生糖尿病。 怎樣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危險降到最低水平呢? 國際上公認的預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個點兒",即"多學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鬆點兒"。...
Continue reading...

糖尿病分兩類型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IDDM,第一型) 此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不生產或生產極少量的胰島素。 這一型的糖尿病過去稱為幼年發病型糖尿病(Juvenile - Onset Diabetes)。 一般在孩童以及年齡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常見,必須每日注射胰島素,才能代謝利用食物。 雖然致病原因仍未明瞭,一般相信身體本身的防禦系統會攻擊並摧毀在胰臟製作胰島素的細胞。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NIDDM,第二型) 此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雖然多少會生產胰島素但是常常無法發揮適當作用。 因此雖然有胰島素的存在,但血糖值仍不正常。 此型通常好發於年齡超過30歲者,所以過去稱為成年發病型糖尿病(Adult...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胰島素(Insulin)是什麼?

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類激素。體內胰島素是由胰島β細胞分泌的。 在人體十二指腸旁邊,有一條長形的器官,叫做胰腺。 在胰腺中散佈著許許多多的細胞群,叫做胰島。 胰腺中胰島總數約有100~200萬個。 胰島細胞根據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為以下幾種: 1B細胞(β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的60%~80%,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可以降低血糖。 2A細胞(α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的24%~40%,分泌胰升糖素...
Continue reading...

糖尿病的近代歷史

糖尿病自紀元前l55O年在Ebers的紙草紙抄本中,就已為人所知。 大約在2200年前寫成的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醫學書「黃帝內經」中,稱糖尿病為消渴,並從遠古就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虛弱、多渴及頻尿特質的疾病。 1674年Willis在英國首先指出糖尿病人的尿有甜味。 但隋朝的甄立言在公元600年寫的古今錄驗方中,已經提到消渴病人的尿甜。 1776年英國利物浦的Dobson證實甜味起因於糖類。 1815年法國化學家Chevreul指出在糖尿病病人尿液中的糖是葡萄糖。 1921年兩位加拿大的醫師Frederic Grant Banting及Charles Herbert Best首先發現可以成功控制糖尿病的胰島素。他們從狗的胰臟萃取胰島素。 最先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人是一位男孩Leonad...
Continue reading...

血糖值多少才算正常? 英制和美制 Blood Glucose

換算方法﹕按1:18計算,如7 mmol/L  ×  18  =  126 mg/dl 或 100 mg/dl  ÷  18  =  5 . 5 mmo...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是糖尿病

簡單來說: 糖尿病的特點就是在血液及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 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燃燒葡萄糖提供我們日常所需的能量;為了要燃燒葡萄糖,身體需要一種由胰臟產生的荷爾蒙 - 胰島素。 胰島素的工作就是調節體內血糖。 當缺乏胰島素時,身體就無法燃燒葡萄糖製造能量,以致在血液中堆積並由尿中排出,造成「在尿中有糖」的現象。 糖尿病是一種會跟隨人一生的疾病。 糖尿病雖然無法治癒,但卻可加以控制。 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血糖的控制,並使它維持在正常的標準...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推薦內容

  • 可以預防乳腺癌的五種食物 - 第一類——食用菌類 銀耳、黑木耳、香菇、猴頭菇、茯苓等是天然的生物反應調節劑,能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較強的防癌作用。食用菌的好處還有很多。 瑞典和美國科學家最近聯合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患有厭食症的年輕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較低。這說明女性早年的熱卡攝入情況對後來乳腺癌的形成和發展可能有...
    14 年前

推薦內容

  • 孕婦便秘良方之蜂蜜糯米蓮藕 - 這道美食對準媽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糯米給准媽媽提供了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鮮藕有養胃滋陰的功效; 蜂蜜有潤腸的作用,可緩解孕早期便秘的症狀。此外,蜂蜜是一種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單糖,不需要經消化就可以被人體吸收了。 *蜂蜜糯米蓮藕材料**:* 蓮藕-400g 糯米-100g 蜂蜜-10g *蜂蜜糯...
    11 年前

365糖尿病網 Copyright © 2009 Not Magazine 4 Column is Designed by Ipietoon Sponsored by Dezignt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