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助商鏈接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早期糖尿病足的症狀

糖尿病會引起許多並發症,其中糖尿病足病也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一類並發症。 了解糖尿病足病的症狀都有哪些對於我們及早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早期的糖尿病足病的症狀主要表現在患肢發涼,麻木,酸脹或疼痛,遇寒加重,遇暖稍減,間歇跛行,患肢局部皮溫下降,皮膚顏色正常或蒼白,或痿黃,肢端出現瘀斑或痺點,或者患足疼痛,肌肉萎縮,皮膚乾燥或水腫;後期隨病情發展,趾端腳腿出現壞疽潰爛,創面棕灰,膿似粉漿污水,氣味惡臭,膿腐難脫,或脫後肉芽暗紅,膿水清稀,創口日久不斂。

糖尿病足的症狀不同表現可將病情發展可分為四期,第一階段:沒有臨床症狀的阻塞性動脈病變。 第二階段:出現間歇性跛行。 第三階段:出現缺血性靜止性疼痛。 第四階段:發生腳腿潰瘍或壞疽。

我們了解了早期的糖尿病足病的症狀,對於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否則耽誤病情,最終有可能需要截肢才能保證生命安全。
Continue reading...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患上“隱形”糖尿病?

有些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是不是得糖尿病,可是有些“隱形”糖尿病我們不容易判斷出,對於中年人來說,要怎麼判斷“隱形”糖尿病呢?

一般來講,如果中年人有下面的情況,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因為它有可能就是“隱形”糖尿病。

⒈皮膚發癢——全身皮膚發癢,特別是女性陰部的發癢程度更厲害。

⒉疲倦感——即使什麼也沒幹,身體也感到很疲勞。

⒊陽痿——據統計,男性糖尿病患者並發陽痿的高達40%~60%,特別是中年肥胖者,更應警惕。

⒋排尿困難——據統計,糖尿病患者出現排尿困難為42.3%,中老年人如出現排尿困難,除前列腺肥大者外,應想到可能患糖尿病。

⒌視力改變——視力減退或早年出現白內障且發展很快。

⒍遺傳傾向——家中(父母、兄弟、姐妹)有患糖尿病的人。

⒎周圍神經炎——表現為手足麻木,身體有灼熱或蟻行感。 據統計,糖尿病患者約40%左右有上述症狀。

⒏反復發作的低血糖——病人出現多汗,尤以局部出汗多、飢餓、頭暈、心慌等現象為多見。

⒐間歇性跛行——走路多了下肢疼痛難忍,不能行走或手掌攣縮。

⒑其他——常有飢餓感,嗜吃甜食。

當疑有糖尿病時,應儘早去醫院檢查。 糖尿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血糖水平的檢測。 若病人空腹血糖濃度在7.7mmol/L以上;口服25克葡萄糖後2小時血糖濃度達11.0mmol/L即可診斷。 當然,情緒緊張、感染、創傷、營養不良、長期臥床等也可影響人的糖耐量,造成暫時性的高血糖。 尿糖陽性未必是糖尿病,它可以見於腎性尿糖、餐後尿糖、果糖尿等。 尿糖陰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
Continue reading...

專家教你糖尿病足的護理方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的嚴重並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和能力喪失的重要原因。 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響患者自身生活質量和壽命,還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近幾年來,糖尿病發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糖尿病足護理對糖尿病足的預防和康復非常重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的嚴重並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和能力喪失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響患者自身生活質量和壽命,還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近幾年來,糖尿病發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發病率也越來越高。發病主要與糖尿病的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三大因素有關,糖尿病足症狀主要表現為:足部麻木變涼,出現腫脹或紫色,感覺減退、疼痛、潰瘍及壞疽,抗感染力下降,傷口癒合緩慢,有時甚至無法癒合而截肢,因此糖尿病足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 糖尿病足護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每天溫水泡腳
糖尿病足患者每天洗腳時,先檢查足部是否有創口,尤其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洗腳時用30℃~38℃溫水泡腳,有利於血液循環和清潔腳麵。要注意的是,水溫不能太高,以免燙傷皮膚。 有些病人喜歡用手或腳去試溫度,但實際上手腳的感覺往往不正確,用溫度計最好。洗腳後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輕輕擦乾,千萬要注意不要用力過猛,因為如果毛巾質硬粗糙或者用力過重,都可能造成足部皮膚不易察覺的創傷。擦腳用的毛巾最好為白色,以便及時發現是否有血跡或者膿跡。 堅持泡腳是糖尿病足護理的基本常識。

2、定期請家人幫忙剪趾甲
修趾甲是糖尿病足護理的基本功之一,由於趾甲過長會容易斷裂,傷到趾甲周圍的組織,糖尿病足患者要定期修剪趾甲。 病人最好不要自己剪,因為他們足部末梢的感覺差,腳趾剪傷了自己也不知道。 這時最好有家人代勞,趾甲應直剪,不要斜剪,以免傷及甲溝。 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膚,一般剪到與趾尖同一個水平線就可以了。 剪完趾甲後一定要輕輕磨平磨光,以免腳部被尖利的趾甲碰破碰傷。

3、鞋襪要透氣性好
糖尿病足護理時,對穿鞋有講究。 糖尿病足病人的鞋襪首選透氣性好的,質地鬆軟,大小合適。 建議病人不要穿露出腳部皮膚的涼鞋或者拖鞋,因為皮膚裸露在外容易碰傷。 也不要穿過緊的鞋或高跟鞋,以免給足部增加負擔。 建議使用專為糖尿病人而設計的減壓的鞋子,鞋子要方頭,穿鞋前要仔細檢查鞋內有無異物,不要壓迫腳。

4、患者切忌赤腳走路
患者切忌赤腳走路,別讓糖尿病足護理工作前功盡棄。 糖尿病足患者即使在家中廚房或浴室也應穿上布拖鞋,由於患者腳部神經感覺不靈敏,他們往往腳上踩到硬物弄出傷口而不自知,等到腳發爛發臭都搞不清楚原因。 另外,即使穿上舒適合宜的鞋子,也不應該長 時間 行走。 理由是長時間走路腳容易長繭子,而足繭往往是發生足潰瘍的先兆。

5、注意保持皮膚潤滑
足部皮膚保養是糖病足護理的工作之一,糖尿病患者由於植物神經病變,出汗減少,足部皮膚乾燥,特別是足跟部容易出現皮裂,並可進一步形成潰瘍,繼發感染。 病人每天要塗抹羊脂油類潤滑劑滋潤雙腳,並輕柔而充分按摩皮膚。 病人如果是汗腳,出汗過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議他們在洗腳時用醫用酒精擦拭腳趾縫,還可以在洗腳水中加少量醋,因為酸性環境不利於真菌生長。

6、積極控製糖尿病: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足護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需根據患者體重、年齡及 活動 量算每日飲食量,以達到熱量攝入能量消耗間的平衡,指導患者有規律的進食。 原則上進食要定時定量,早中晚食量分配各1/3,應避免飽餐。 糖尿病足部壞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應適當增強熱量10%---20%,據患者飲食習慣,使食譜多樣化。 監測血糖,根據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將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疾病好轉有利於局部病變的恢復。

7、保持適量運動:
糖尿病足護理不僅是對傷口、飲食的護理,患者每日應適當作小腿和足部運動30--60分鐘,如甩腿運動、提腳跟--腳尖運動、下蹲運動。 平時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8、心理護理:
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感染壞疽,伴有惡臭,病人常有自卑心理,另外有些人因住院時間較長易產生焦慮情緒,這些都增加了糖尿病足護理的難度。 護理人員和家屬應多安慰、多鼓勵病人。 適時疏導使病人心態穩定,配合治療。
所以在糖尿病足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全方位的系統護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從心理技術到家庭社會全方位的護理,對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Continue reading...

年老糖尿病患者應多喝牛奶

人到老年,身體器官的功能因其結構的退行性改變而發生變化。 糖代謝紊亂,並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營養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牛奶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種理想的食品。 因此,多喝牛奶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大有益助。

牛奶中含有3.3%~3.5%的乳蛋白質,它的消化吸收率可達96%。 牛奶中含有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多種人體必需卻又不能在體內合​​成的氨基酸。 因此,多喝牛奶可保證有足量的蛋白質攝入。

牛奶中含有3%-5%的脂肪,比其它動物脂肪的消化吸收率要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對脂肪攝入不宜過多,而且要有足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多喝牛奶可以獲得如亞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 這些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對防止動脈硬化和血壓都有好處。

牛奶中含有4.6%-6.7%的乳糖,能促進腸道內有益的乳酸菌生長,維持腸道的正常消化功能。 乳糖有益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對鈣的吸收,可防止機體因​​缺鈣而產生骨質疏鬆等病症。

另外,有輕度腎功能損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喝牛奶,腎臟的排泄功能可以得到改善。

如今,市上供應的乳製品除有一般的鮮牛奶、脫脂奶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專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富含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降糖奶粉,這種奶粉能調節血糖,預防和改善因長期糖尿病而引發的一系列並發症,堪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首選品種。
Continue reading...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應該多喝什麼?

糖尿病的患者都被醫生告知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但自己又聽其他人說又可以吃。所以現在很糖尿病患者都共同的疑惑就是「什麼東西我可以吃的?」「什麼東西我可以喝的?」下面給大家認識一下在喝這方面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一、多喝水:

由於糖尿病人的血糖比較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多喝水,這樣可以將體內過多的糖分從尿中排出來。糖尿病患者不用害怕自己的多飲多尿症,這個是很正常的;


二、飲料:

現在多數飲料中都含有很多糖分,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記得要喝無糖的飲料,像:蔬菜汁、無糖果汁等,含有糖不能多喝,最好是不要喝;


三、牛奶和豆漿:

牛奶和豆漿富含蛋白質、鈣等多種營養成分,這個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愛的飲品,但也要切記不能往其中加糖;


四、酒:

並不是說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就都不能喝酒,其中含糖較多的葡萄酒等不能喝,烈性的酒也不能喝,像黃酒、干紅可以適當地喝一點,但不能喝多;


五、咖啡:

由於咖啡中含的熱量比較多,所以糖尿病患者只能適量的喝一點點,另外在咖啡中不能加糖;


六、茶:

茶中含有很多營養成分,它不但可以給患者補充相應的水分,還能提供營養,適合糖尿病患者喝。


總的來說,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含有糖的東西是絕對要少吃或者不吃,還有就是在喝以上這些飲品的適合有要把握好度,要適當。這樣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的體格。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司機較正常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司機上下班不一樣,而且有客人就得拉,這樣長時間就會導致吃飯不定時,飲食很不規律。開車時,司機的精神必須高度集中,這時,身體內的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它可引起血糖增高。為了維持血糖的平穩,人體胰島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對抗腎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長此以往,胰島功能負擔“不堪重負”,從而發生糖尿病。
365糖尿病網:(患上糖尿病不可怕,最怕你不懂科學治療)365diabetes.blogspot.com
因此,有車族確實比常人發生糖尿病的機率高一些。 而且吃完飯就上車,回家就睡覺,沒有時間運動,從而導致長期缺乏有效鍛煉,脂肪在腹部堆積過多,出現腹型肥胖,“細腿大肚子”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高發人群。 武警三院楊潔主任告訴糖尿病患者乾細胞治療糖尿病效果顯著!

如此看來,有車族確實比常人發生糖尿病的機率高一些。

所以,規勸有車族的朋友,平時多抽出點時間,出去玩玩,再鍛煉鍛煉。 在停車休息時也可做車內保健操,揉揉肚子,轉轉脖子,伸伸腿,可以起到鍛煉的效果,還能減輕長時間駕車帶來的不適感。 另外,推推車也是種鍛煉方式。

如果是有家族史或者身體過胖的司機們要多加註意,如果有相關的糖尿病症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如果被確診可以通過乾細胞療法,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因此幹細胞可用於治療各種細胞損傷性疾病,糖尿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受損,所以胰島素量分泌不足,血糖持續升高,長此以往病情得不到控制,就會全身性器官功能紊亂,隨之各種並發症產生。 幹細胞可以修復受損的胰島β細胞,恢復胰島功能,使之正常分泌胰島素,進而康復糖尿病。
Continue reading...

美國最新研究:哮喘患者易得糖尿病

據美國「健康日」網站3月20日報道,美國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患哮喘的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在對比了2400名哮喘患者和4784名無哮喘者的病例後,研究者發現,在同性別、同年齡段的人中,前者患糖尿病的風險約比後者高出30%。但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也發現,哮喘患者患風濕性關節炎和炎性腸道疾病的概率卻比非哮喘患者要低一些。研究人員猜測哮喘和炎症類疾病的關係是「相反」的。
Continue reading...

據墨西哥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喝玫瑰茄花茶可預防糖尿病

據墨西哥媒體近日報導,該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具有類似胰島素功能的飲料——玫瑰茄花茶。


玫瑰茄盛產於西非、墨西哥南部等熱帶地區。 花在夏秋季節開放,當地人經常採其花蕊,曬乾後泡茶飲用,茶水呈玫瑰紅色,酸甜可口,已經成為墨西哥一些地區非常流行的清涼飲料。

玫瑰茄花茶——糖尿病人的福音

墨西哥科技大學生化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在日常研究中發現,玫瑰茄花對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著特殊功效。 該系研究員莉莉亞娜·董迭戈說,他們通過對玫瑰茄花的提取物進行成分分析發現,其中所含的一種生物酶可以分解葡萄糖,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功效,這與糖尿病人注射胰島素的原理相近。 實驗證明,雖然人體通過飲用玫瑰茄花茶不能完整地獲取這種生物酶,但是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濃度。

研究人員董迭戈說,假設糖尿病患者每天能夠攝入足夠的這種生物酶,完全可以替代人工胰島素。 雖然目前這僅是實驗室環境下的理論結果,但墨西哥盛產玫瑰茄,從中提取該生物酶的成本仍然比人工合成胰島素低了很多,因此該項研究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此外,經常飲用玫瑰茄花茶還可以達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有助於降低人體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因此,玫瑰茄花茶無論對於糖尿病患者還是心血管病患者都不失是一種優質的保健飲品。





Continue reading...

喝酒對糖尿病人的影響

糖尿病專家提醒患者,飲酒對糖尿病控制不利。 這是因為一方面酒精損害人體胰腺,使人體內胰島素在短時間內缺乏或過量,造成血糖過高或過低。 這種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急性糖代謝紊亂,出現高滲性昏迷和低血糖昏迷等症狀。


據介紹,酒精的熱量明顯高於碳水​​化合物。 含酒精濃度高的酒不含其他營養素,長期酗酒會導致營養不良,並影響肝功。 酒還對某些降糖、降壓、降脂藥物有乾擾作用,使藥物作用減弱。

另外,酒精不能代謝為葡萄糖,並抑製糖原異生。 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出現低血糖。 值得警惕的是低血糖症狀常常被掩蓋,不易與醉酒區別,以致導致嚴重而持久的低血糖。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男人愛看電視易患上糖尿病

一個星期看電視節目20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的男人,比一個星期只看一個小時或不到一小時的男子,患上慢性糖尿病的可能性多了一倍。



美國波士頓哈佛公共衛生研究所對3.79萬名年齡從40歲至75歲的男子,進行了10年的追蹤調查後得出上述結論。這種病通常只發生在年過四十的超重成人身上。

調查發現,每個星期看電視2到10個小時的男子,比每個星期只坐在電視機前一個小時或更短時間的男子,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66%。
如果每個星期看電視節目長達21個小時至40個小時,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一倍,如果超過40個小時,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兩倍。在這之前的研究顯示,常做運動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Continue reading...

澳洲科學家指出:糖尿病患者 每天最好走1萬步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與控制飲食同樣重要。澳洲墨爾本的科學家,歷時5年對592名中年參試者進行了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在習慣久坐的參試者中,與「每天步行3000步,每週堅持5天的人」相比,那些「一改往日不良習慣,開始每天走1萬步,每週堅持5天的人」胰島素敏感度改善情況要好3倍。
「每天1萬步,每週5天」是最受歡迎的指南。研究人員總結說,新研究結果既證實了每天多走路對體質指數、腰臀比和胰島素敏感度的有益作用,又進一步表明,中年人應該適當加大低強度運動的量。
Continue reading...

英國路透社最新研究:亞洲人更需要預防糖尿病

英國路透社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亞裔美國人比美國白人患糖尿病的幾率高。

這一發現的調查對象是1997—2008年間參與美國政府健康調查的23.05萬名美國人。在超過12年的研究中,亞裔美國人的糖尿病發病率從4%上升至8%,而美國白人的發病率從4%上升至6%。

負責該研究的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葉欣潔(音譯)表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基因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具體來說,研究表明亞裔美國人的體重比白人和黑人都輕一些,但是腹腔器官周圍的內臟脂肪卻比例較高。而這種脂肪正是2型糖尿病的一個高風險因素。

葉欣潔同時強調,基因缺陷加上不良生活方式才是糖尿病發病的關鍵。一個人不論體重如何,鍛煉都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但生活在美國的亞洲人並沒有這個良好的習慣。

葉欣潔建議亞裔美國人多做運動,監測血糖水平,盡早發現「糖尿病前期」。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為什麼會患上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病因)

糖尿病足多發於50歲以後,60-70歲多常見

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對患者足部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變包括:各種神經 病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和植物神經)、微血管病變、足底壓力增大、爪形趾等足畸形、血管平滑肌和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這諸多的危險因素和局部病理生理的改變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最終導致糖尿病病人足部潰瘍、損傷的形成。
糖尿病足俗稱「老爛腳」,常合併感染所致的足部感覺喪失、疼痛、潰瘍及肢端環死等。最常見的後果是慢性潰瘍,最嚴重的結果是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症狀,是糖尿病嚴重的血管並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發病人群主要為糖尿病病程較長且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患者,由於痛覺減弱或消失,往往不能及時發現病變,從而使傷口迅速擴大,造成足部潰爛、肢端紅腫、變黑、壞疽等。15%的糖尿病病人在他們的一生中會發生足潰瘍。引發足潰瘍的原因通常有周圍神經病變,輕微外傷,足畸形、水腫,缺血性病變,胼胝和感染。

國外案例:
在美國,前三位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美國西雅圖的一項糖尿病足病研究,對749名退伍的糖尿病軍人進行了為期3.7年的隨訪,發現足潰瘍的危險因素依次為:夏科關節病、有截肢病史、尼龍絲感覺消失、有足潰瘍病史和足背經皮氧分壓降低。另一項關於足潰瘍治癒後的跟蹤研究,對468例足潰瘍治癒病人的隨訪結果顯示,潰瘍復發率在第一年為34%,第二年為61%,第三年為70%,有截肢病史者潰瘍復發率則更高。這468例潰瘍治癒病人的截肢隨訪結果則為:第一、三、五年的截肢率分別為3%、10%、12%;其中有截肢病史者,第一、三、五年的再截肢率則高達13%、35%、48%。
Continue reading...

糖尿病足主要症狀



症狀如下:


1.間歇性跛行,為下肢的早期表現,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乏力,勞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腸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後可使症狀緩解。年老者如發生間歇性跛行時高度懷疑由動脈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是病變的中期表現,當病變發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發生疼痛,稱為靜息痛。這種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遠端,夜間尤甚,臥位時疼痛加劇,下肢垂下可有緩解,夜間靜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時心輸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減少,故疼痛常在夜間加重。

3.肢端潰瘍壞疽,有三種類型:Ⅰ、濕性壞疽:肢端體表局部組織皮膚糜爛,形成淺潰瘍,深入肌層,甚至爛斷肌腱,破壞故質,大量組織壞死,形成大膿腔,排出較多的分泌物。常見的肢端水腫,為糖尿病肢端壞疽。Ⅱ干性壞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導致感覺遲鈍或消失,局部皮膚呈現暗褐色,出現缺血性壞死,皮膚肌腱乾枯、變黑,發展到一定階段自行脫落,無分泌物,無水腫。約占糖尿病肢端壞疽的5.9%-7.5%。病理基礎為中小動脈閉塞導致血流緩慢或中斷。Ⅲ混合性壞疽,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壞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濕性壞疽,約占18.1%-20%。微循環障礙和小動脈阻塞同時並存,靜脈阻塞及感染嚴重。



6大主要症狀:
1,麻、涼、痛。如果糖尿病人發現自己的雙足發涼,麻木,足部發紫,足背動脈搏動消失,這就是足部血供不好的表現,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號。

2,肌肉萎縮。

3,皮膚干而無汗,彈性差,膚色變黯、有色素沉著,毛髮脫落。

4,有間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難。

5,腿部肌肉痙攣、發涼、麻木。俗稱"抽筋"。這些症狀通常與這些早期症狀不典型,易與腰椎病、關節炎、脈管炎等其他疾病混淆。其實這也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號之一。

6,傷口癒合不了。當糖尿病足病人患肢皮膚有破損或自發性起水泡後,傷口長時間癒合不了。這表明患者已經出現了微循環障礙,已經惡化為糖尿病足。
Continue reading...

糖尿病患者穿新鞋要注意事項

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穿新鞋每1小時最好休息一會





糖尿病足患者對穿鞋是有講究的,這主要是疾病的特殊需要,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做好糖尿病足的預防工作。

糖尿病人下肢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而下肢神經的病變使血管的運動減弱,局部組織的抵抗力下降,即使是很微小的創傷,如鞋對腳部的擠壓、襪子縫線對腳的磨擦或雞眼都可能造成皮膚損傷、導致感染。因此,有10年以上糖尿病史的患者易發足部病變,輕則潰瘍、起泡、變形,重則需要截肢。專家稱,一雙合適的鞋子能把這些風險降到最低。

糖尿病患者穿鞋的要求

糖尿病患者穿的鞋子一定要舒適柔軟,不能太硬,鞋的材料最好是棉布。柔軟的布鞋能夠減輕鞋面對腳部造成的壓力。鞋子宜寬大一些,透氣性要好一些。此外,鞋底也要柔軟有彈性,有減震作用,這樣腳底的受力不會過猛。

新鞋初穿時要檢查鞋內有無異物,舊鞋也要定期檢查。穿新鞋第一天不要超過半小時,第二天穿不要超過1小時,然後逐漸延長穿新鞋時間。鞋跟不可過高。

最好穿繫帶鞋

糖尿病人選鞋時,還要注意鞋的寬度,腳部最寬的部位要與鞋最寬的部位吻合,腳趾前端也要留出足夠的空間。糖尿病人最好選擇繫鞋帶的鞋,因為腳部腫脹是他們常有的症狀,繫帶的鞋可以隨時調整鞋的鬆緊和大小,同時還可防止因腳部麻木、感覺不靈敏造成鞋子脫落。


你現在穿的鞋子是否合腳? 

布魯尼爾達·納扎裡奧博士介紹了一個小方法可以自測一下。 

方法如下:

1.在平地上放一張白紙,脫了鞋站上去,用筆沿雙腳的輪廓劃上線。 

2.然後再把鞋子放在紙上對比一下。 

鞋子至少應與雙腳的輪廓一樣寬,同時比腳的最長徑長出1-1.5厘米(約一手指寬,即比腳的實際長度大半號的鞋子)。 
Continue reading...

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有益的五穀類食物

飲食問題是最讓 糖尿病 病人頭疼的,吃多了也不行,吃錯了也不行。 痛苦的是,想吃什麼吃不了,不想吃什麼必需吃。 糖尿病人吃什麼好呢? 在此討論一下飲食中常見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大家輕輕鬆鬆地吃出健康
小麥:功效:小麥性涼,味甘。 具有養心安神,益腎, 健胃厚腸 ,除熱止渴,斂汗,止痢等功效。 主治 糖尿病 、神誌不安、虛煩不眠、心悸怔忡、癔病、脾虛泄瀉等症。

燕麥:又名皮燕麥、雀麥、野麥。 功效:燕麥性溫,味甘。 具有益肝和脾、滑腸催產的功效。 主治病後體虛糖尿病、納呆、便秘、難產等症。 此外還有止汗、止血的功效,或治虛汗、盜汗、出血等症。 由於其滑腸、催產,故孕婦禁食。

蕎麥:又名莜麥、油麥、烏麥、花蕎、三角麥、玉麥、甜蕎麥。 功效:蕎麥性涼,味甘。 具有清熱利濕、開胃寬腸、下氣消積等功效。 主治頭風疼痛、胃腸積滯、痢疾熱瀉、瘡癤丹毒糖尿病、白濁帶下等症;外用可清熱解毒。 由於蕎麥中含有紅色熒光素,花中尤多,部分人食用後可產生光敏感症(蕎麥病),如耳、鼻等處發炎腫脹,眼結膜炎,咽炎,喉炎, 支氣管炎 等,應當引起注意。 因其性寒,食之能動寒氣、發痼疾,患皮膚過敏及脾胃虛寒者禁食。

小米:功效為性涼、味甘、咸。 具有清虛熱、補虛損、健脾胃等功效。 主治病後、產後體虛、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泄瀉、小兒消化不良、口乾煩渴等症;還有滋陰液、 養腎氣 的功效,可治消渴口乾、腰膝酸軟、止洩痢、利小便;外用還可治赤丹及燙、火灼傷等。 小米為鹼性食物,因此,風濕病、痛風、糖尿病等血中酸度太高不能食用酸性穀物的人,食用小米不會有任何不適。

玉米:功效是性平,味甘。 具有調中開胃、通便利水,降糖、 降血脂 等功效。 主治胃納不佳、慢性腎炎水腫、尿路結石、腹水尿少、糖尿病、高血脂症、浮腫、黃疸等症。
大豆:大豆性平、味甘。 具有補虛清熱、利便、除濕、健脾、寬中等功效。 主治面黃體弱、胃中積熱、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痺痛、習慣性便秘等症。 黃豆有“寬中下氣、利大便、消腫毒”的功效。 常服可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症。

黑豆:黑大豆性平、味甘。 具有補腎滋陰、補血活血、除濕利水、祛風解毒等功效。 主治腎虛消渴、不孕不育、耳聾、盜汗自汗、產後諸疾,中風腳弱、血虛目暗、下血、水腫脹滿、腳氣、黃疸浮腫等症。 還可治風痺筋攣、骨痛。

薏米:性涼、味甘、淡。 具有清熱排膿、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 主治水腫腳氣、風濕痺痛、脾虛泄瀉、小便短赤、筋脈攣急,肺膿腫、腸癰、闌尾炎、熱淋、石淋消渴等症。

綠豆:性寒、味甘。 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等功效。 主治熱痱瘡癰、各種水腫、水火燙傷、乳癰、消渴、痄腮、暑熱煩渴,降血脂及各種中毒等症。 並有抗過敏功效,可治蕁麻疹等變態反應性疾病。

豇豆:性平、味甘。 具有健脾補腎功效。 主治食積、腹脹、小兒消化不良、噯氣、糖尿病、帶下等症。 外用可消腫解毒。

扁豆:性平,味甘。 具有祛暑、化濕、健脾和中等功效。 主治暑濕雜症、脾虛泄瀉、赤白帶下,小兒疳積等症。
豌豆:性平,味甘。 具有和中下氣、解毒利水等功效。 主治小便不暢、下腹脹滿、產後乳汁不下、糖尿病、腳氣、癰腫等症。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亞洲婦女患上妊娠糖尿病機會較高


史丹福大學華裔學者近期研究發現,人體演化過程中,有一類基因容易導致孕婦血糖過高發展為妊娠糖尿病,亞裔之中更有過7成人口具有此基因,為所有族裔最高。

亞裔逾七成有此基因

由史丹福大學生殖生物學教授徐曉由(Sheau Yu Hsu音譯)團隊進行的研究發現,婦女身上有一類基因專門限制懷孕時胰島素的分泌,藉此維持體內血糖值,確保胎兒能夠有足夠的營養,但當血糖值維持在過高的比例時,容易導致婦女發生妊娠糖尿病。

研究指出,亞裔超過7成具有此類基因,歐洲人則超過5成,非裔大約只有5~10%人口有此基因,因此單就基因而言,亞裔婦女比其他族裔更可能發生妊娠糖尿病。

胰島素功能在於幫助人體在進食後有效使用身體內的糖分,如果胰島素分泌少,將導致血液中有過高的血糖,也就是糖尿病,不過血糖高也可以幫助胚胎生長,在人類饑荒等非常時期,血糖高的懷孕婦女將更有條件確保腹中胎兒健全發展。

徐曉由的研究團隊評估,約8100年前,亞洲人與歐洲人開始從漁獵採集的謀生方式轉化為農耕與畜牧,而這項轉變也帶來一項風險,就是每當氣候問題導致農作物失收,人類就需要面對饑荒的挑戰,就在這個時候,人體開始因應環境變化,發展抑制胰島素的新基因。

孕婦的身體在糧食不足的情形下,仍然可以保持高血糖以捱過饑荒。

將人種因素列入考慮 時光流逝,8000多年後,人類社會特別是已開發國家的糧食供給情況已經相當穩定,不再有大規模的饑荒存在,但人體卻還沒有做出調整,因此胰島素抑制基因仍存在婦女體內,反而造成血糖過高導致妊娠糖尿病。

徐曉由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利於醫界未來在評估妊娠糖尿病風險時,將人種因素納入考慮,同時也幫助學界了解特定基因演化的過程,以及其如何持續影響世世代代的人類。
Continue reading...

21個小絕招教你預防糖尿病

以下小絕招由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下屬的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提供:

1. 開始跳舞吧;

2. 給孩子們表演一下你在他們那個年紀時跳舞的樣子;

3. 做家務的時候打開收音機聽聽音樂;

4. 和同事有什麼事要當面說,不要寫電子郵件;

5. 上樓時走樓梯,不要乘電梯;

6. 定期約朋友散步,不要只打電話;

7. 看電視時多走動;

8. 購物時,盡量把汽車停得離超市遠一些;

9. 多看看健身的電視片;

10. 乘公交車回家時提前一站下車,剩下的路步行走回家;

11. 多吃素食;

12. 去商店時盡量買一些新鮮的水果或蔬菜;

13. 可以選擇通心面或低脂幹酪作為主食,同時配上你最喜歡的蔬菜或沙拉;

14. 試一試進口食品。許多國外的食品含有更多的蔬菜、全谷類或豆類,而且含肉類較少;

15. 試試別的調味品,不要只用鹽;

16. 用你最喜歡的瓶子喝水,無論何時、何地都用這個瓶子;

17. 永遠吃健康的快餐。

18. 做匹薩餅時,上面多放些菠菜、卷心菜和胡椒粉;

19 烹飪豬肉、雞肉和魚肉時,多試試不同的做法;

20 盡量選用不另加糖的食物;

21 逐漸減少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從全脂牛奶過渡到低脂牛奶,最後使自己的口味適應脫脂牛奶;
Continue reading...

血糖過高徵象

徵象﹕

1.多尿或小便頻密

2.劇渴

3.容易疲倦

4.視力模糊

5.噁心、嘔吐現象

6.神智不清



血糖過高的原因﹕

1.進食過量食物-特別是糖類

2.不依時依量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

3.患病或發炎

4.當病人患病,如傷風、感冒、病菌感染或損傷等,會影響血糖升降。如不及時救治,嚴重的會引致昏迷,故此,病人當發現以上的徵兆時,應及早醫治。
Continue reading...

血糖過低徵象

日間晚間可能產生的反應:
1.頭暈、軟弱無力、飢餓。

2.出汗、顫抖、面色蒼白、舌或唇麻木。

3.遲鈍、頭痛、行為或脾氣改變。

4.如不及時治療,這些症狀可能會發展成為。

5.動作失調,言語不清。

6.精神混亂。

7.昏迷。

晚間可能產生的反應﹕:

1.多夢、多汗

2.早晨頭痛

血 糖 過 低 的 原 因﹕

1.注射胰島素太多或過量服用降糖藥;

2.運動量或食物不均衡。


最簡單治療方法﹕
患者必須立即進食一些容易吸收的糖份如飲1包砂糖、半罐可樂或4塊餅乾等。
Continue reading...

早期糖尿病有那些症狀?



如果您出現多項以下症狀,請與醫生聯繫以便進行有關的糖尿病檢查:


1. 排尿次數較以前顯著增多(尿頻)


2. 持續的煩渴


3. 體重下降


4. 經常感到疲乏、勞累


5. 視力下降


6. 手或者足部經常感到刺痛或者麻木


7. 傷口癒合非常緩慢


8. 經常或者反覆發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癤腫及黴菌感染


9. 男性發生陽痿,女性發生陰道異常乾燥


10. 極易飢餓


11. 噁心、嘔吐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患糖尿病的原因)

每一個糖尿病患者都會問:糖尿病究竟是怎麼來的?


伴隨著醫學的發展,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越來越多,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然而,糖尿病不但沒有被控制住,反而發病率在逐年攀升。

這又是為什麼呢?

關於糖尿病的發病學說,很多患者已經分享到了醫學研究所帶來的碩果。

糖尿病是遺傳因素與多種環境因素作用的結果,與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免疫反應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是一組代謝綜合征。

然而,我們從傳統糖尿病教育所獲得的知識,並沒有深刻地解釋為什麼在我們今天生活的時代,糖尿病呈爆發式流行。

過去有一句話說,糖尿病是文明病。

如果有人告訴你說,糖尿病是人類文明速度太快後的一個副作用,是人類基因進化與文明發展在速度上的錯位。

你會如何看待這聽起來有幾分消極的結論,又該如何審視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

對今天面臨的許多健康問題,如果把問題放在人類的自然進化背景下來認識,可能會有一些有益的啟示。

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被當作生態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結果。有些疾病或症狀的產生,甚至是在保護我們的生存。

比如,我們常見的發燒,它是機體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

再比如,鐮狀細胞性貧血,它是非洲和美國黑人中常見的遺傳疾病,你可知道,引起鐮狀細胞性貧血的基因可以防治瘧疾。

還有,痛風病是人類為了獲得長壽出現的一個意外結果,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有利於增加人的創造力,等等。

儘管一些醫學家不習慣於功能性假說,因為他們被灌輸只相信培根倡導的實驗科學結論。

然而,從生物進化角度建立起來的一些疾病觀念,雖然沒有經過經典的科學實驗,但是,它們已經解釋或預見了像糖尿病等一些疾病的許多問題。

在石器時代,要想獲得一個甜果子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糖和鹽在人類絕大多數的時間裡一直是缺乏的東西。

也許是甜而不得,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味覺上對甜東西的渴望。

而今天糖和鹽極大地豐富在我們的餐桌上和隨手可及的零食中。

這種後果不單單是造成了齲齒的流行(在工業化以前齲齒是很少的),還帶來了許多健康方面的問題,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現代社會文明病都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基礎。

不僅僅是糖和鹽,在人類早期的進化過程中,由於生產力低下,長期貧困,為適應狩獵採集的生活模式,人類在自然選擇中逐漸獲得了一種基因。

這種基因的作用是把從食物攝取的能量貯存起來,以備挨餓,所以有人形象地稱它為「節約基因」。

在今天的人類,節約基因的比例仍很高,因為,進化需要時間,而且是以千年為單位來計數的時間。然而,我們的生產力、文明發展似乎在一夜間變化了,發展速度之快,沒有給基因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它。

於是,在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面前,「節約基因」的功能與「優越」的生活發生了衝突,節約基因非但不能幫助轉化能量,反而使其變成過剩的脂肪,引起肥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等。

人類始終生活在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悖論之中。

美國密執安大學遺傳學家尼爾(James Neel),在1962年提出「節約基因」理論之前,發生了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亞利桑那的皮邁印第安人,很長時期處在營養不良的境地中,為了改變他們的營養狀況,人們採取了行動,他們獲得了大量的生活補給。但是,一個意外的事情發生了,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大大增多了。

在後來的幾十年裡,在世界上快速富裕起來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瑙魯、新加坡、印度、中國等,要經歷一個糖尿病高發階段。

這些事實不斷地在提醒我們,營養問題不是由我們的味覺決定的。好吃的東西往往對身體並非有益。

糖尿病今天流行的根源在石器時代就埋下了很深的種子。

「節約基因」表達了超越醫學、哲學的進化原理,由此可預見,一個假說與人們的理想是相背的。

那就是:糖尿病高發態勢可能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這聽似有些悲觀的論調並不意味著我們面對糖尿病只能聽之任之,坐以待斃。恰恰相反,認清糖尿病的本來面目,是為了更好地調整我們的研究策略,更好地調整我們的生活方式。

雖然我們不可能犧牲今天的文明重回原始,但是,在追求生活享受的同時,應該注意自己的進化根源。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再沒有比吃更重要的了;再沒有比預防它的發生更重要的了。
Continue reading...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高危險群)

糖尿病高危險群



親屬有糖尿病:糖尿病似乎會遺傳。

體重過重:體重每超過20%,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率就倍增。一般相信過多的脂肪會阻礙胰島素的正常運作。

年齡超過40歲:隨著年紀增長,糖尿病的發病機會也相對增加。40歲以後,體力活動少,營養狀況好,工作負擔重或精神緊張者。

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兒史(即新生兒出生體重大於4公斤)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

這些受到糖尿病威脅的高危人群,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發生糖尿病。

怎樣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危險降到最低水平呢?

國際上公認的預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個點兒",即"多學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鬆點兒"。

多學點兒:就是要多看看有關糖尿病的書籍、報刊、電視,多聽聽有關糖尿病的講座和廣播,增加自己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瞭解。

少吃點兒:就是減少每天的熱量攝取,特別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煙喝酒等等。

勤動點兒:就是增加自己的體力活動時間和運動量,保持體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發生。

放鬆點兒:就是力求做到開朗、豁達、樂觀、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勞累。
Continue reading...

糖尿病分兩類型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IDDM,第一型)

此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不生產或生產極少量的胰島素

這一型的糖尿病過去稱為幼年發病型糖尿病(Juvenile - Onset Diabetes)。

一般在孩童以及年齡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常見,必須每日注射胰島素,才能代謝利用食物。

雖然致病原因仍未明瞭,一般相信身體本身的防禦系統會攻擊並摧毀在胰臟製作胰島素的細胞。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NIDDM,第二型)

此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雖然多少會生產胰島素但是常常無法發揮適當作用。

因此雖然有胰島素的存在,但血糖值仍不正常。

此型通常好發於年齡超過30歲者,所以過去稱為成年發病型糖尿病(Adult - Onset Diabetes)第二型糖尿病可以多種方式加以治療,包括減輕體重、適當飲食、減少糖類攝取以及運動。

只有在嚴重的病例才須用胰島素治療。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胰島素(Insulin)是什麼?


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類激素。體內胰島素是由胰島β細胞分泌的。

在人體十二指腸旁邊,有一條長形的器官,叫做胰腺。

在胰腺中散佈著許許多多的細胞群,叫做胰島。

胰腺中胰島總數約有100~200萬個。

胰島細胞根據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為以下幾種:

1B細胞(β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的60%~80%,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可以降低血糖。

2A細胞(α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的24%~40%,分泌胰升糖素,胰升糖素作用同胰島素相反,可增高血糖。

3D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總數的6%~15%,分泌生長激素抑制激素。

胰島素是胰島分泌的一種激素,由51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大約為6000道爾頓,是人體內最主要的降糖激素。

胰島素與其靶細胞上的受體相結合,就能促進細胞外的葡萄糖進入這些細胞,並變為糖原儲存起來,同時胰島素還能抑制糖原重新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降低。

此外,胰島素還能促進蛋白質和脂肪的合成,防止蛋白質和脂肪向葡萄糖轉化。

所以,人們稱胰島素是一種「合成性」或者"建設性",激素。

胰島素分泌不足,不管是絕對缺乏還是相對不足,都會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
Continue reading...

糖尿病的近代歷史

糖尿病自紀元前l55O年在Ebers的紙草紙抄本中,就已為人所知。

大約在2200年前寫成的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醫學書「黃帝內經」中,稱糖尿病為消渴,並從遠古就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虛弱、多渴及頻尿特質的疾病。

1674年Willis在英國首先指出糖尿病人的尿有甜味。

但隋朝的甄立言在公元600年寫的古今錄驗方中,已經提到消渴病人的尿甜。

1776年英國利物浦的Dobson證實甜味起因於糖類。

1815年法國化學家Chevreul指出在糖尿病病人尿液中的糖是葡萄糖。

1921年兩位加拿大的醫師Frederic Grant Banting及Charles Herbert Best首先發現可以成功控制糖尿病的胰島素。他們從狗的胰臟萃取胰島素

最先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人是一位男孩Leonad Thompson,他當時住在加拿大的多倫多綜合醫院,時間是1922年1月11日。

在1979年Goeddel完全藉基因工程合成人類胰島。
Continue reading...

血糖值多少才算正常? 英制和美制 Blood Glucose


換算方法﹕按118計算,如7 mmol/L  ×  18  =  126 mg/dl 100 mg/dl  ÷  18  =  5 . 5 mmol/L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是糖尿病

簡單來說:

糖尿病的特點就是在血液及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

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燃燒葡萄糖提供我們日常所需的能量;為了要燃燒葡萄糖,身體需要一種由胰臟產生的荷爾蒙 - 胰島素。

胰島素的工作就是調節體內血糖。

當缺乏胰島素時,身體就無法燃燒葡萄糖製造能量,以致在血液中堆積並由尿中排出,造成「在尿中有糖」的現象。

糖尿病是一種會跟隨人一生的疾病。

糖尿病雖然無法治癒,但卻可加以控制。

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血糖的控制,並使它維持在正常的標準值內。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推薦內容

  • 可以預防乳腺癌的五種食物 - 第一類——食用菌類 銀耳、黑木耳、香菇、猴頭菇、茯苓等是天然的生物反應調節劑,能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較強的防癌作用。食用菌的好處還有很多。 瑞典和美國科學家最近聯合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患有厭食症的年輕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較低。這說明女性早年的熱卡攝入情況對後來乳腺癌的形成和發展可能有...
    13 年前

推薦內容

  • 孕婦便秘良方之蜂蜜糯米蓮藕 - 這道美食對準媽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糯米給准媽媽提供了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鮮藕有養胃滋陰的功效; 蜂蜜有潤腸的作用,可緩解孕早期便秘的症狀。此外,蜂蜜是一種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單糖,不需要經消化就可以被人體吸收了。 *蜂蜜糯米蓮藕材料**:* 蓮藕-400g 糯米-100g 蜂蜜-10g *蜂蜜糯...
    10 年前

365糖尿病網 Copyright © 2009 Not Magazine 4 Column is Designed by Ipietoon Sponsored by Dezigntuts